时间:2023-05-16 08:45:38 | 浏览:802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近几年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,目前,全国水产养殖的养殖区、限制养殖区和禁止养殖区“三区”划定已基本完成,水产养殖功能区划得到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依法确定。很多牛蛙养户终于从“游击队”成为“正规军”,可以安心地经营养殖事业了。但目前正处“白露”期间,多变的天气带来应激,恰逢细菌肆虐,牛蛙很容易中招。而“歪头病””则首当其冲。
牛蛙为什么容易得歪头病?
首先高密度养殖是牛蛙养殖的一大特点,残饵粪便堆积,给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;
其次高强度投喂是牛蛙养殖中不成文的规定,也容易理解,多吃多长,快速上市,养殖的目的就是赚钱无可厚非,但这会对牛蛙的肝肠造成较大负担,免疫力低下。这也是为什么歪头病很多时候也伴随着肝脏病变、肠道腹水等问题。
再遇上天气多变,比如昼夜温差以及连绵阴雨,很容易使牛蛙产生各类应激,免疫力进一步降低。这也解释了歪头病主要流行于7~9月的原因。
综合作用下导致病原菌侵入,歪头病的病原则是脑膜炎脓毒性黄杆菌。病蛙体色发黑,厌食懒动,头斜向一边,呈歪脖状,突眼,双目失明,肛门红肿,有时伴有腹水。亲蛙一般在出现症状后3~5天死亡。
处理方法
1.用生石灰将池水 pH 调至 7.5~8.2,再用红霉素全池泼洒,有一定的效果。
参考量:病蛙池用生石灰50~100g/立方米,用5~7天;用0.01%红霉素溶液浸泡病蛙,每天10分钟,连续5天。
2.龙昌胆汁酸加幸福100,复配抗菌药物。
参考量:饲料减半,一公斤饲料拌胆汁酸4g,幸福100一克,复配抗菌药物,每天2餐,用7天。间隔5-7天再来一个周期巩固
整体思路为水体消毒、牛蛙杀菌、促进牛蛙体质恢复三方面着手,对于已经发病的牛蛙要及时隔离,然后再处理池内病蛙,防止疾病蔓延。
防控方案
1、养殖环境管理
a.合理控制养殖密度,其实这一点养户也心知肚明,养殖密度低,病原菌爆发风险就低。但养殖密度低代表着同样的养殖规模成蛙产出少,这个是需要养殖户自己去平衡。
b.牛蛙排泄粪便多,水质污染大,容易滋生细菌,因此要注重环境消毒。其次就是排水,排水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,然后全池可用聚维酮碘等进行消毒,减少病原的传播。
2.、科学喂料。蛙类贪食,即使在饱腹的情况下还能吃料,养殖中总能见到有些蛙死后整个胃中都是饲料,喂料多不仅加重肝脏负担,容易诱发疾病。
日常可添加胆汁酸、中草药等保肝护肠产品促进消化吸收,促进排毒,增强体质,提高抗病能力。
总之,牛蛙养殖不是一蹴而就,风险与收益并存,但如何使风险降得更低?值得每个养户深思熟虑。
(文章来源于加州鲈鱼前沿公众号)
为强力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,有效保障澄海区牛蛙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,根据相关法律、规定,澄海区政府发布《汕头市澄海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牛蛙养殖的通告》,决定在全区范围内进一步规范牛蛙养殖。通告明确,经属地镇政府审核备案的
来源:正义网正义网梅州1月3日电(通讯员钟思华 谢宇玲 林剑庭)干锅牛蛙、碳烤牛蛙、跳跳蛙……这些餐桌上的美食大家应该都不会觉得陌生,牛蛙一跃成为网红食物,其风靡程度可见一斑。但是很多人不知道,大量养殖大型食用蛙会对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威胁和
虎纹蛙转养牛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?对于养殖户今年养殖的虎纹蛙这一部分,其实面对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年头,要么就是被禁止养殖,要么就要转型。那么对于转型来说,转换成什么样的产品比较合适,这个得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来转变,有的可能直接转行,不再踏入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