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3-05-15 22:44:30 | 浏览:91
九江新闻网讯(陈露)春暖花开,万物丰茂。在德安县宝塔乡杨桥村瓦子塘养殖基地,村民们正忙着分拣牛蛙,安置蛙苗,“听取蛙声一片”成为常态,处处繁忙景象。一幅“稻花乡里说丰年”的场景已然徐徐铺开。
牛蛙因鸣叫声洪亮酷似牛叫而得名,是一种大型食用蛙,其肉质细嫩,味道鲜美,营养丰富。由于精心养护,基地里的牛蛙产量高、品质好,到收获期最大的成蛙可达七八两一个。“杨桥村瓦子塘地势平坦,水质优良,适合牛蛙养殖。我们采取优质饵料,始终坚持科学养殖,定期给蛙池换水,同时做到大小牛蛙分池养殖,保持牛蛙良好的生态环境,确保牛蛙品质和产量。”瓦子塘养殖基地负责人郭世贵说。“目前,基地一共有13个养蛙棚,保守估计平均下来每个棚的产蛙量在四千斤左右,去年的收购价是18元一斤,今年行情目测是比去年还好的,总产值至少要达到百万元以上。”
杨桥村村民、基地管理员李英贵已经在瓦子塘养殖基地工作有近五年时间,“我们村十多个人都在基地工作,既能离家近照顾家庭,同时还能有一份不错的收入,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都很高。”
“现在杨桥瓦子塘养殖场的牛蛙除了供应德安本地的农贸市场、餐饮连锁机构之外,共青、高安等地都主动过来收购,省内就可以消化存量,销路完全不愁。我们今后还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,争取拓宽省外销路。”杨桥村党支部书记黄成军表示,瓦子塘养殖基地15年成立,18年底承包投产牛蛙,因找准了市场方向,近两年来合作社成员分红收入可观。“从2022年开始,承包户需要继续扩大规模,我们村集体经济就加大投资参与,实现对等投入、对等分红的双赢格局,届时也将大大提高村集体经济的收入。另外养殖规模的扩大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,我们优先让脱贫户参与进来,现在已经安排了李英华等4户脱贫对象。”
“我一个人赚钱了不算什么,如果能带动村民甚至全乡的养殖户都共同致富,能在牛蛙养殖上形成一定规模,打出地方特色品牌,这才是我们今后努力的目标。”郭世贵说道,“感谢党和政府一直以来对我们养殖户的支持,以后我们同政府还将继续加强沟通交流,周边的村民如果对养殖牛蛙感兴趣,我也可以提供种源和技术,帮助大家一起销售。”
一枝独秀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宝塔乡政府今后将引导带动更多养殖户参与进特色种养项目中来,助力村民实现就业增收,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。
九江新闻网讯(陈露)春暖花开,万物丰茂。在德安县宝塔乡杨桥村瓦子塘养殖基地,村民们正忙着分拣牛蛙,安置蛙苗,“听取蛙声一片”成为常态,处处繁忙景象。一幅“稻花乡里说丰年”的场景已然徐徐铺开。牛蛙因鸣叫声洪亮酷似牛叫而得名,是一种大型食用蛙,
来源:玉溪网“今年8月开始往昆明销售牛蛙,预计整个销售期能产出牛蛙40至50吨,如果按每吨20万元的收益估算,预计收入可达900万元,明年能回本。”在新荣水产养殖公司基地,合伙人方继光按着计算器,算起了这样一笔账。该基地位于峨山县大龙潭乡迭
大家好啊,我是测评君,欢迎来到web测评。技术架构后端技术框架:springboot + shiro + layui前端技术框架:uni-app运行环境:IntelliJ IDEA 2022 + jdk1.8 + Mysql5.7.4 +
去过桂林象鼻山旅游的朋友应该都注意到,象鼻山除了前面的前面的象鼻与水月洞之外,山顶上还有一座塔,相信跟团的朋友都听导游讲过关于这座塔的传说故事。相传,桂林象鼻山是天上的神象化成的。据说,这只象是为天帝驮宝瓶的神象。有一年,天帝出来巡猎,带着
野山参连接的致富路中国青年报客户端7月18日,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天桥沟景区,一棵生长了8年左右的“野山参”。据介绍,这里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野山参基地。在当地,种植的野山参是指在撒种之后,在原始的深山密林中不加人工干7月18日,辽宁
本溪桓仁被誉为“中国野山参之乡”。 李晛 摄本溪桓仁被誉为“中国野山参之乡”。 李晛 摄中新网本溪7月18日电 (李晛 戴梦岚 禹瑞斋)“我爱好人参,我的心愿还没有满足,我要继续创新!”记者17日在辽宁本溪桓仁采访时,偶遇73岁仍在人参工厂
当你看到身边的人依靠运输行业富起来的时候,你也有动心过,但是你却没有做出改变,依然处在现在铁饭碗的位置上,其实那些靠做生意发展起来的人,他们在最开始也有犹豫,也担心自己会不会没有办法有很多的收入,但是他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,剩下的就只剩下大笔
仲夏时节,走进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甜水满族乡李家村的谢家农场,群山连绵,青翠入眼。“这就是我们种植灵芝的大棚,你们来得真巧,灵芝正喷粉呢!”女主人刘娜一边热情地介绍,一边带着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来到了灵芝大棚旁。只见朵朵华盖上升腾起的孢子粉,
即将成熟的凤梨。 李嘉伟 摄即将成熟的凤梨。 李嘉伟 摄中新网宁波9月7日电(林波 李嘉伟 王笑)这几天,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灵芝孢子粉和凤梨正在热销。从2021年6月至今,宁波市江北区晨源灵芝专业合作社首批陆续成熟的5000多斤凤梨已被销售
始兴县森林资源丰富,不少山区农民利用优良的生态环境,大力发展灵芝种植这一林下经济,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,走出一条致富路。 隘子镇土地肥沃,气候温和,属中亚热带气候,雨量充沛,适合各种林木、菌类生长。隘子镇现在有灵芝种植户60人,种植面积大约有
壶关县石坡乡仙居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,虹鳟鱼养殖、灵芝种植和农家乐发展的有声有色,有效地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。 韩振宇摄
大棚里的灵芝长势喜人。 刘伟华摄金秋,正是收集灵芝孢子粉的时节。在二道江区五道江镇五道江村,今年灵芝喜获丰收,大家正忙着采收灵芝孢子粉。记者走进灵芝种植大棚时看到,灵动娇俏的灵芝长势喜人,种植户正通过风机收集灵芝孢子粉,在风机呼呼的声响中,
横县镇龙乡那旭村仿野生灵芝喜获丰收。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韦江 摄广西新闻网横县6月1日讯(通讯员 韦江)6月1日,在横县镇龙乡那旭村仿野生灵芝基地内,茂密的松树林里,一株株肥嘟嘟、肉乎乎的灵芝格外引人注目。基地里的村民们也在采摘、清理、搬运.
村民采收灵芝孢子粉□楚天都市报记者 董淑健 通讯员 魏学建二亩半的灵芝大棚,采收1200公斤孢子粉和数千公斤鲜灵芝,市场供不应求,每亩地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,是种水稻的50多倍。在黄冈市黄州区陶店乡杨家湾村,扶贫工作队经几年摸索,选择高技术
为了改善生活,闫树文去了当地一家养蜂场当免费学徒,学习他们管理蜂群、采蜜、育王、生产蜂王浆等多项技术,这一学就是4年。 闫树文供图 摄中新网太原5月15日电 题:山西一养蜂人的“甜蜜”致富路:“赶花”路上的游牧生活作者 刘小红今年42岁的闫